欢迎进入玉崎科学仪器(深圳)有限公司网站!
这是绝大多数手持式、便携式或在线式数字粉尘仪采用的技术。
工作原理:
仪器内置一个泵,吸入待测空气样本。
样本空气进入一个光学检测室,室内有一束稳定的激光或LED光源。
当光束照射到空气中的粉尘颗粒时,会发生散射现象(主要是米氏散射)。颗粒物会将光向各个方向散射。
在特定角度(如90°侧向散射、前向散射等)设置一个光电探测器,用于检测被散射的光强度。
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,经放大器放大后,由微处理器进行计算。
核心关系:散射光的强度与空气中粉尘颗粒的浓度成正比。颗粒物浓度越高,散射光就越强,仪器输出的信号就越强。通过预先建立的算法和校准曲线,仪器就能实时计算出并显示质量浓度值(如 mg/m³ 或 μg/m³)。
优点:
实时快速:几乎无延迟,可每秒更新读数。
灵敏度高:可检测低浓度的粉尘。
便携易用:仪器可以做得非常小巧便携。
可测量不同粒径:通过光学设计和算法,可以专注于测量PM2.5、PM10、TSP等特定粒径范围的颗粒物。
缺点:
受颗粒物材质影响:不同种类、颜色、形状的粉尘(如煤尘、金属粉尘、棉尘)其散射特性不同,可能导致测量偏差。通常需要用标准粉尘进行校准。
湿度影响:高湿度环境下,水蒸气可能凝结,被误测为粉尘颗粒。
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环境监测站等需要标准参考方法的场合,精度更高,但通常不是实时连续的(一个测量周期需要几分钟)。
工作原理:
仪器泵吸入空气,使颗粒物收集在一张干净的滤带上。
让一束低能量的β射线(通常源自C-14等放射性元素)穿透这张滤带。
β射线穿透滤带后,会被探测器接收。干净的滤带对β射线的吸收是恒定的。
当滤带上收集了粉尘颗粒后,质量增加,对β射线的吸收会增强,导致探测器接收到的射线强度减弱。
根据β射线衰减的程度,精确计算出收集到的颗粒物的质量。再除以采样空气的体积,即可得到精确的质量浓度。
优点:
直接测量质量,与颗粒物的化学成分、颜色、种类无关,精度高,结果可靠。
被许多国家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标准方法之一。
缺点:
非真正实时:每个测量周期需要数分钟(采样+测量)。
仪器复杂、昂贵、体积较大。
涉及微量的放射源,需要特殊许可和管理。
这是一种非常精确且可用于连续监测的技术,常用于科研和高精度环境监测。
工作原理:
空气样本被吸入,颗粒物被收集在一个安装在可高速振荡的空心锥形管末端的滤膜上。
这个振荡管有其固有的振荡频率。
当滤膜上的颗粒物质量增加时,会导致振荡频率下降。
频率的变化量与收集到的颗粒物质量成精确的比例关系。通过监测频率的变化,即可实时计算出质量浓度。
优点:精度高,可进行实时连续测量。
缺点:仪器非常昂贵,操作和维护相对复杂。
原理 | 光散射法 | β射线吸收法 | 微量振荡天平法 (TEOM) |
---|---|---|---|
核心测量 | 散射光强度 | β射线衰减度 | 振荡频率变化 |
测量对象 | 间接推算质量 | 直接测量质量 | 直接测量质量 |
实时性 | 佳(秒级) | 较差(分钟级) | 良好(分钟级) |
精度 | 良好(受材质影响) | 高 | 高 |
成本 | 低至中 | 中至高 | 非常高 |
主要应用 | 手持检测仪、工业现场监测、室内空气质量 | 环境监测标准方法、科研 | 环境监测、科研 |
对于您提到的“数字粉尘仪",绝大多数情况下指的就是采用光散射原理的仪器。因为它地平衡了成本、便携性、实时性和准确性,是现场快速检测的工具。在选择时,需要注意其是否针对您要测量的粉尘类型(如木材粉尘、焊接烟尘、PM2.5等)进行过校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