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进入玉崎科学仪器(深圳)有限公司网站!

热线电话:13530735388
技术文章

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/  技术文章  /  AP-632TL柴田科学数字粉尘仪工作原理深度解析

AP-632TL柴田科学数字粉尘仪工作原理深度解析

更新时间:2025-08-18点击次数:22

1 光散射法测量原理

AP-632TL数字粉尘仪的核心工作原理基于光散射法(Light Scattering Method),通过测量空气中粉尘颗粒对光线的散射强度来定量粉尘浓度。当被测气体通过恒温检测管时,仪器内部的卤钨灯光源发射出一束稳定波长(通常为近红外波段)的入射光,照射到流动的粉尘颗粒上。根据米氏散射理论(Mie Scattering Theory),当粒子直径接近或大于入射光波长时,会产生各向异性散射,设备在90°侧向散射角位置安装高灵敏度光电倍增管(PMT),精确捕捉散射光信号。

散射光强度(I_s)与粉尘质量浓度(C)的换算遵循公式:
C = k × (I_s / I_0)
其中I_0为入射光强度,k为与粒子属性(折射率、密度、粒径分布)相关的灵敏度系数。该系数通过标准硬脂酸颗粒(平均粒径0.3μm,几何标准偏差σ_g≤0.15)在出厂时完成校准,确保1 CPM(Count Per Minute)对应0.01 mg/m³的质量浓度基准。这种光学测量方式可实现0.01~100 mg/m³的宽量程覆盖,同时保持±5%的测量精度,尤其适用于工厂车间、实验室动物吸入暴露试验等复杂环境。

图:光散射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

text
[光源] → [聚焦透镜] → 恒温检测管(气流方向↑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↓  [光电倍增管] ← [干涉滤光片] ← [散射光收集透镜]

2 恒温控制与气流设计

2.1 恒温室抗干扰机制

粉尘光散射测量极易受环境温度漂移影响——温度每变化1℃,传统光学检测器可能产生高达2%的读数偏差。AP-632TL创新性地将整个检测管封装在铝制恒温槽内,通过PID温控算法维持槽体温度恒定在30±0.5℃。恒温槽内置水银接触温度计作为反馈传感器,配合半导体加热/冷却元件,即使在外界-10~40℃的环境下,仍能保证光学腔室温度稳定性。该设计消除了因热胀冷缩导致的光路偏移及PMT增益漂移,将零点漂移抑制在1 CPM以下

2.2 垂直层流与洁净空气保护

检测单元采用自上而下的垂直气流设计,采样空气以0.5~1.0 L/min流速经顶部入口进入,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层流通过光路。这种流向具有三重优势:

  • 抗沉积设计:大颗粒粉尘因重力作用加速通过检测区,减少在光学窗口的粘附

  • 湍流抑制:垂直流向降低涡旋产生概率,避免粒子多次通过光路导致的重复计数

  • 洁净空气屏障:在光学窗口两侧设置环状洁净空气帘(过滤后的洁净空气),形成气幕屏障(Air Curtain),有效隔离待测气体与透镜表面,防止镜面污染导致的透光率衰减

3 信号处理与输出系统

3.1 脉冲计数与电信号转换

光电倍增管输出的微弱电流信号(10^(-9)~10^(-6) A)经过三级放大处理:

  1. 前置跨阻放大器:将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,增益可调以适应不同浓度范围

  2. 脉冲整形电路:通过120μs脉宽甄别器消除背景噪声干扰,确保仅粉尘散射信号被采集

  3. 计数率转换:采用CPM-电压线性转换器(C-Rate Converter)将脉冲频率转化为0~10 mV模拟电压,对应0~100 mg/m³浓度

3.2 多重输出接口

为适应工业现场多样化需求,设备配备三种输出模式:

  • 脉冲输出集电极开路灌电流(最大30V/10mA),通过屏蔽双绞线可实现2公里有线传输,每个脉冲代表0.01 mg/m³浓度增量,便于远程PLC或DCS系统集成

  • 模拟电压输出:0~10 mV直流信号,可直接连接记录仪或显示仪表

  • 监控仪表显示:内置机械式仪表实时显示浓度值,辅助现场快速读数

*表:AP-632TL输出信号特性对比*

输出类型信号特征适用场景精度
脉冲输出120μs脉宽,max.10mA远程控制室(≤2km)±1% F.S.
电压输出0~10mV线性直流本地记录仪连接±2% F.S.
仪表显示机械指针式现场快速监测±3% F.S.

4 型号差异与校准机制

4.1 灵敏度分级设计

AP-63系列提供三种灵敏度型号,满足不同场景分辨率需求:

  • TL型(标准灵敏度):1 CPM = 0.01 mg/m³,适用于工业车间(如焊接烟尘监测)

  • TM型(中等灵敏度):1 CPM = 0.001 mg/m³,用于洁净室或动物吸入实验

  • TH型(高灵敏度):1 CPM = 0.0001 mg/m³,专攻PM2.5超细颗粒研究

4.2 动态校准与F值修正

设备采用双阶段校准策略确保长期准确性:

  • 实验室基准校准:使用标准硬脂酸颗粒(0.3μm单分散气溶胶)建立11/1.5≈0.67 μg/m³ = 1 CPM的基准关系

  • 现场F值修正:因实际粉尘的光学特性(折射率、吸光度)与标准颗粒存在差异,需通过重量法(如GB-100R滤膜采样)确定现场修正因子F:
    F = (重量法浓度值) / (仪器显示浓度值)
    用户可在操作界面输入F值(通常0.5~2.0),仪器自动调整算法输出

5 工程设计与应用创新

5.1 模块化维护设计

检测部采用全导轨拉出式结构,仅需松开两个定位螺钉即可将光学模块整体滑出,实现:

  • 快速清洁:直接擦拭聚焦透镜与散射腔

  • 灯泡更换:卤钨灯寿命约2000小时,备用灯随附于配件包

  • 光电倍增管校准:通过标准散射板(配件含φ47mm GB-100R滤膜100片)进行现场响应验证

5.2 工业场景应用创新

  • 除尘效率评估:在袋式除尘器进出口同步安装AP-632TL,通过0~10mV输出连接差分放大器,实时计算除尘效率:
    η = [1 - (C_out / C_in)] × 100%

  • 动物吸入暴露控制:配合质量流量控制器,依据粉尘仪反馈信号动态调节气溶胶发生器输出,维持染毒舱浓度在±5%设定值波动

  • 长距离传输应用:化工厂防爆区域采用本质安全屏障器(IS Barrier)连接脉冲信号线,实现2公里外控制室集中监控

AP-632TL数字粉尘仪通过精密光散射技术环境抗干扰设计的结合,在工业粉尘监测领域实现了高精度与高可靠性的统一。其模块化维护理念及长距离信号传输能力,为复杂环境下的连续粉尘浓度监测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。随着工业卫生标准日益严格,该设备在职业健康防护、超细颗粒物研究及智能通风控制等场景的应用价值将进一步凸显。


TEL:13530735388